Europe-China Today

“本土写作与世界想象论坛”在维也纳举办

十多位中国和奥地利的作家、文学评论家和出版家今天在奥地利首都共同探讨如何汲取本土经验的文学养分,同时兼具世界性的视野和胸怀。

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欧洲时报欧华文学副刊和欧洲时报文化中心承办的“本土写作与世界想象论坛”今天在维也纳举行。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先生,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文化参赞陈平先生,中国作协对欧美联络处副处长白雪女士,中国知名作家李修文先生、鲁顺民先生、李浩先生、冯德华(冯秋子)女士,旅奥文学评论家颜向红女士,欧华文学会副会长、知名移民文学作家方丽娜女士等出席论坛。

奥地利方面出席论坛的有奥笔会主席、奥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文学翻译家尼德勒(Helmuth A. Niederle)博士,
悬疑犯罪小说作家吉勒斯庇女士(Jacqeline Gillespie),诗人、作家和翻译家奥尔先生(Martin Auer),
Löcker出版社总编辑莱勒克(Alexander Lellek)博士,作家、诗人和文学理论家凯泽先生(Konstantin Kaiser)等。


论坛由资深翻译、维也纳索纳塔文化及教育交流促进会会长王静教授主持。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吴义勤教授认为,本土性与世界性不是一对矛盾体,而是一个通往更高层次文学境界的阶梯。

欧华文学会副会长、旅奥知名移民文学作家方丽娜女士说,“根深蒂固的中国经验、民族情结和故土情怀,让我带着东方人的目光和中国传统的审美参照,而长期深入欧洲生活的现实与经历又将西方思维和人文精神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我的文学创作当中。

“就文学而言无论是海外还是本土,不管男人还是女人,能够留得住的是人性的抒写。”

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文化参赞陈平先生回忆起他在青年时代读到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看不见的珍藏》的感受,他说,文学的翻译对于一个国家的人了解和理解另外一个国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指出,现在对年轻一代作家的作品翻译得还是比较少,作为文化参赞希望中奥双方共同努力。

“我写的并不是侦探小说,我写的是长篇小说,只不过里边有尸体。”悬疑犯罪小说作家吉勒斯庇女士说。

“河北四侠”之一、曾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李浩先生说,文学需要提供差异,需要提供陌生和前所未有, 我愿意把所有的树根都雕成试图飞翔的鸟儿,即使那些地方性题材,我也愿意让世界性因素和幻想因素注入进去。

奥地利诗人、作家和翻译家奥尔先生写的儿童文学作品获得过很多奖项,他在被问及获奖秘密时说,其实没有什么秘诀。他尝试写一些别人不写的话题,在儿童图书中也写一些很深层次的问题,比如社会问题,家庭问题,把他们融入进去,并且不断继续工作,补充故事。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得主、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小说家李修文先生否认他的创作受到日本文学特别多的影响,他说,他更多的是吸取本土的营养,他的写作受中国传统的戏曲的影响非常大。他喜欢聊斋,里头的故事探讨了死亡问题,更多的呈现出非常精妙的叙事技巧。

Löcker出版社总编辑莱勒克博士介绍说,他们最大的中国文学出版项目是21世纪当代文学的德文版,第1集8本已经完成,第2集9本正在出。一共收集了五、六十位中国作家的作品,在座的李浩先生和李修文先生也有作品入选。

山西省作协副主席鲁顺民先生说,他是感到前些年作家们创作的农村和农民题材的作品,“离农村现实特别特别的远”,才从2000年开始做农村调查,历经十年写出35万字的《天下农人》。他说,“农村到底发生了什么?农村到底变成了一个什么样子?我几乎是用脚把这本书写下来。”

作家、诗人和文学理论家凯泽先生说,他的诗都是在现实和非现实之间游离,互相对应,互相发生作用,并且都有个生命形象在里头。

但让在场所有人大感意外的是,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最为深刻的、他“最大的榜样”并非奥地利表现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特拉克尔,而是中国作家鲁迅。

他认为特拉克尔太传统,“可能要一双很好的鞋追随到他最后,从传统脱离出来,转换为一种战斗的姿态”,他说,他喜欢这种战斗的姿态。

论坛结束之后今日中欧采访了凯泽先生,他更为具体地介绍了鲁迅作品对他的影响,详情另文介绍。

出生在内蒙古的编辑、作家和艺术家冯秋子女士谈到内蒙古十分严酷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对她的影响。她说,小时候每天都能听到野兽的叫声,孩子从小要学习生活的技巧,另一方面要懂得世界理解世界,后来又赶上特别多的社会经历,她总想从现象看到实质的东西。

奥地利笔会主席、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文学翻译家尼德勒博士翻译、主编和出版了一系列文学专集,他翻译的文学作品曾经获得奥地利共和国图书奖。

他说,世界上有6500多种语言,而在座的所有人加起来能懂的可能不会超过10种,所以文学翻译任重道远。

他说,中国是一个大国,而且是一个人口大国,他有个倡议,是不是建立一个文学翻译的“丝绸之路”工程。让很多的翻译家和文学家共同合作,出版更多精品文学译作。

“一定要重视翻译。如果我们花10年的时间去重视、去做这个翻译,那可能到了后来大家就会发现,我们眼中的中国原来不是那么一回事。中国人也许也会发现,我们眼中的奥地利原来不是那样的,“他的结语是,“翻译是重要的”。

奥地利华文笔会秘书长颜向红女士说,她自己是移民文学的研究者。她举起移民文学小说家方丽娜女士的新书《夜蝴蝶》,向在场的奥地利出版家发问,你们对发生在你们眼皮底下的移民故事,对来自中国一个非常小的小镇一个女孩子的悲惨故事,有兴趣了解吗?

Löcker出版社总编辑莱勒克博士回答说,一般的奥地利出版社没有人懂中文,所以他们没有办法直接去评价这个中文作品是不是有意思。所以他觉得,还是应该先找一个中间人翻译或者读给他们听,让出版社对这本书很感兴趣,然后才会产生有意思的项目。

(今日中欧/2019.09.10.)

Categorised in: 今日世界, 今日奥地利, 今日欧洲, 文化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版权声明

今日中欧网是由中欧新闻社主办的新闻门户网站,欢迎转载本网原创文字和图片 (有特别版权声明之篇目除外),但请务必注明 “转载自今日中欧 EC Today (www.ectoday.eu)。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