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China Today

欧洲华文笔会举办“2020维也纳文学对话”文友会

金色琼楼文友会,翘望春来人又醉
-2020维也纳文学对话
作者:朱琳

2020年注定是特殊的一年,人们在苦难与欢乐、智慧和愚蠢间徘徊,面对信仰与怀疑的选择,我们唯有用文学,再圆一场仲夏之梦。

2020年 7月25日,在维也纳13区一座弥漫着古典与青春气息的金色楼宇内,欧洲华文笔会“2020维也纳文学对话”,在翻译家、奥地利共和国金质贡献勋章获得者杨丽博士的主持下,以不同寻常的形式拉开序幕。

除了维也纳当地文友外,《欧华文学》主编安静、副主编岩子、黄雨欣及斯洛伐克诗人李迅和欧华诗歌研究学者孙汉田博士专程远道而来,同欧亚数十位评论家和文友们线上线下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了这场期待已久的文学之约。

持续了三个半小时的文学对话,犹如一曲优美的奏鸣曲,飘荡在这座建于奥匈帝国时代、由建筑大师瓦格纳的得意门生迈耶先生所设计的、融新古典主义和青年派风格于一体的百年文化遗产之中,仿佛历史的余韵在回响。

序曲

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常恺先生作为特邀嘉宾首先致辞。常恺先生摒弃了常规空洞的辞藻,用一则动人的故事扣响文友们的心门。他讲述了与著名汉学家徐芝秀女士相识的经历。常恺先生听过一段珍贵的录音,那是徐芝秀教授1963年在慕尼黑南德广播电台,用中文吟诵唐诗宋词。当时正值东西方阵营冷战激烈,她却在一片德语的世界里展现了中文的音韵之美,是非常了不起的壮举。常恺感慨道:当她那吴侬软语的口音,从老迈的留声机里传出,虽然微弱而纤细,却是打破东西方意识形态壁垒和封锁的最佳力量。多位海外汉学家、翻译家和华文作家前辈,都是用文学的力量,撬开了坚固的铜墙铁壁。当今世界,纷扰反复无常,希望欧华笔会能够承前启后,继续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文学对话”的呈示部

奥华作家、会长方丽娜奏响了“文学对话”的主旋律。她说,欧洲华文笔会之所以能够有条不紊地发展壮大,并且在短时间内凝聚了一批非常优秀的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以及德高望重的艺术家,笔会成员由欧洲延续到亚洲,除了文学自身的魅力以外,是因为笔会拥有一支心怀理想且脚踏实地的管理团队,以及高度严谨和专业化的编辑队伍。

方丽娜清晰指出欧华笔会的定位和使命:敬畏文学,树立专业化纯文学的创作理念,努力打造文学精品,重塑欧华文学新形象。

鉴于济南大学宋晓英教授曾写下“精锐部队创文学经典及维也纳学派之新态”等令人振奋的评语,方丽娜认为,作为笔会一员,我们自己务必要有清醒的认识。赞誉和认可是鼓励和鞭策,而要真正达到这一境界,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付出艰苦的努力。

关于如何创作精品,方丽娜分享了自己的写作体会:“珍惜我们脚下的土地,珍惜热火朝天的俗世生活,珍惜我们拥有的特殊生命经历”,以此激励各位文友“潜心沉淀,用心创作,重视技巧,以理性的笔法、丰沛的情感,写出发人深省的作品,名副其实地撑起欧华文学的高地”“唯有作品,可以证明一个作家的存在”。

欧华笔会秘书长、西班牙诗人王晓露先生,按笔会程序当场宣布欧华笔会理事会正式成立,并庄严承诺理事会将依照笔会宗旨和章程规范管理,对全体会员负责、服务;严格坚守会员资格的审定,定期开展线上线下交流互动,推动会员走上国际化文学平台,以公众号的形式推出会员精品,并在时机成熟的时候结集成《欧华文集》。

“文学对话”的发展部

常务副会长兼主编安静,已经不是第一次给会员们上文学课了,她的讲学一如既往的专业性高强且生动有趣,是会员们学习提高的最好机会。这一次,安静带来了关于散文创作的精彩漫谈。
著名翻译家、语言学家李鸥博士关于“欧洲语言的起源”的演讲,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欧洲各大语系的发展与变迁,他自己求学的经历也触动着大家。作为生活在欧洲的华文作家,只有更多地了解欧洲的人文历史,深入学习欧洲的语言,才能更全面客观地看待中西文化差异,真正做到融汇中西。

瑞士诗人洪瑜沁女士与大家探讨了关于“诗歌写作中的陌生化手法”。她从“什么是陌生化;陌生化写作的重要意义及两大要素;陌生化的创作手法”等几方面展开论述。她的诗《年味》中有两句:“月光黏稠,粘住父亲的咳嗽 / 小路曲折,通向母亲的鱼尾纹”,就是使用了“陌生化”的手法,使原本互不相关的事物有了内在联系,而这种反常的使用是一种生活的变形,能使人们从对生活的漠然和麻木中惊醒过来,兴奋起来。

如此文学的高品质对话,令线上线下所有与会者深有感触。加盟会员、新加坡华文作家孙宽与现场积极互动;近六年来涉猎欧洲语言研究的比利时华文作家谢凌洁,感谢李鸥博士演讲内容对她的启发;日本作家元山里子作为日本华文女作家协会的代表,在线参加了本次文学对话,并在留言中赞许安静的散文漫谈,该会近日刚与欧洲华文笔会建立了联盟关系。

“文学对话”的再现部

笔会会刊《欧华文学》自2020年5月13 号推出首刊,以文学性、专业性和审美性俱佳的形象脱颖而出,赢得外界一致好评。其中为之付出最多的就是三位主编。诗歌翻译家岩子和作家黄雨欣两位副主编特地乘九小时火车从德国赶来,不畏路途遥远,不畏疫情肆虐,只为与众位文学知音相聚。

笔会副会长兼副主编岩子,风趣幽默地说起《欧华文学》的前世今生及“编辑部的故事”,如何从2018年3月20日创刊,几经改版和升级,由《欧洲时报》中东欧版的“欧华文学副刊”,发展到今天的《欧华文学》电子微刊,由纸刊转型为公号,这前前后后不为人知的诸多付出与艰辛、责任与担当,更兼精神的欢愉与满足。黄雨欣副主编则抛开准备好的内容,激动地呼应诗人洪瑜沁刚刚说到的“陌生化”写作手法,感慨旅途中所读的小说手法类似,总算找到了标准的表述就是“陌生化”。看来,“陌生化”不仅可用于诗歌创作,小说甚至散文都是可以采用的。还有什么,能比千里知音相逢更幸福,还有什么,能比真切的“懂得”更动人!

尾声

眨眼之间,有关文学的话题由主会场游移到维也纳郊外,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蓝天绿野间,伴着质朴的农家菜、新酿的葡萄酒,穿行于麦田果树与森林中。这一刻,世间所有的烦恼,都被这群心怀理想的文学人抛向脑后。微醉中文友们边走边唱,亦诗亦歌:“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文学与友谊的甘露注满心头。笔会会员、奥地利易学专家施志华先生感动地写下新韵七律《 翘望春来人又醉》:

金色琼楼文友会,
维城对话结花瑞。
非凡使命善之极,
严慎章程纯不媚。
探讨诗文日益精,
视频互动心相配。
欧华笔会梦成真,
翘望春来人又醉。

欧洲华文笔会,源自“奥地利华文笔会”,系由奥华作家方丽娜2017年注册创办并经当局批准的华文写作团体。2020年初扩至全欧,汇聚了奥、德、法、西、葡、荷、意、瑞士、瑞典、斯洛伐克、新加坡等多国华人作家,上自耄耋老人,下至九零后学子。笔会宗旨:营造公正而严谨的纯文学交流平台,推动高品质文学创作,推介优秀作家及其作品,扶持文学新人。

(欧洲华文笔会供稿)

Categorised in: 今日华人, 今日欧洲, 文化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版权声明

今日中欧网是由中欧新闻社主办的新闻门户网站,欢迎转载本网原创文字和图片 (有特别版权声明之篇目除外),但请务必注明 “转载自今日中欧 EC Today (www.ectoday.eu)。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