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China Today

外交新名片“当代中国画艺术”国际传播的实践与思考

外交新名片“当代中国画艺术”国际传播的实践与思考
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百年颂•共此时——点亮欧洲当代中国画艺术展》为例

作者:关铭华 (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德国中国艺术中心中方理事) 张湸(项目总负责人、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四川美院中国画创研院院长)

布拉格立体艺术博物馆位于市中心老城广场。

中国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视觉文化的方式承载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反映着文化发展脉络。在当今中国提倡的“一带一路”的历史新机遇下,艺术必定成为其中文化交流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对于中外文化交流,艺术有着天然的优势,那就是人类对于“真善美”的共同追求,它超越时空、超越种族与语言的差异。优秀的艺术文化交流和传播,可以进一步提升国家在国际上塑造的良好形象。只有让更多的海外民众更直观的通过艺术来了解中国的文化所呈现的优秀传统和与时俱进的面貌,中国的国家形象才能更加饱满和富有亲和力。也正基于此,在现阶段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中,传统艺术是最具话语权且最为重要的方式的之一。2014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时就提到:“我们要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共荣之桥”是为互相熟悉、互相借鉴、互相认可,这需要当代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统筹中高瞻远瞩,具备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去进行综合规划。中国在中欧文化与艺术交流秉持着互相尊重,坚持文化多样性的原则,致力于形成具有当代性、开放性与互动性的国际化交流平台。

展览荣登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捷克大使馆官网。

当代中国画体现着当代艺术家对于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碰撞,它根植于古老的艺术传承却又呈现出信息时代的新面貌。不同于其它画种,当代的中国画因依旧使用着传统的毛笔、墨、宣纸、绢本作为载体和基本技法工具而更具“中国特色”。在不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这种“异域特色”或者说差异性较大的题材形式更为打动“交流受众”,更好的为彼此间的艺术交流进行“异中求同”的文化碰撞。与此同时,当代的中国画依然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传统,代表着中国艺术一脉相承的文化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捷克大使馆张建敏大使接见项目总负责人、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四川美院中国画创研院院长张湸。

中欧的文化交流首先要坚定中国本身的文化自信,积极探索优秀的中国文化对外寻求传播。作为中国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四川美术学院张湸副教授主持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百年颂 共此时 点亮欧洲—当代中国画艺术展》就秉承着这种文化交流政策方针,组织并选择具有一定中国画传统又极具个人艺术面貌的中国画作品进行中欧艺术交流。在疫情如此严峻的国际环境下,张湸副教授克服各种困难,也得到了外交部、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文旅委、四川美术学院、展览地国家的帮助和支持,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原作展示在国际友人的面前,相当难能可贵。

克第一副总理顾问、捷克中国中心捷方主席Petr Petrzilek,捷克国家议会科学、教育、文化、青年和体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长Phd.Mgr.Antonín Staněk,捷克国家藏书院副院长Ing.Ivo Gottwald namestek NK,中国驻捷克大使馆文化参赞吴光女士,捷克中国中心中方理事会主席孙悦新,捷克中国中心执行主席詹陈雷,捷华协会会长、捷克著名汉学家乌金女士,布拉格美术家协会会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丁宁教授,四川美院科研处处长潘召南教授,中国画学院副院长黄越教授,国家艺术基金该项目总负责人、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四川美院中国画创研院院长张湸。

展览到目前为止已经举行了三次,分别是2019年中国与捷克、2021年中国与马耳他、中国与德国。对于艺术的跨文化交流,或者说对于中国画艺术对外的宣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所带过去的艺术作品想要展示给外国友人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而这种意义的呈现必须以外国友人实际通过作品观看到什么、体悟到了什么。彼得·瓦格纳就曾经说过:“因为观看者的视点并非是既定且一层不变的东西;它是制度环境和社会力量的产物,构成了布尔迪厄所谓的“文化习性”。由此可见,观看的过程是一个建立在自身已有知识逻辑基础上通过眼睛的视觉机制对画面以及真实世界进行混合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观看者与艺术家合作。”

布拉格立体艺术博物馆展品。

艺术作品呈现在外国友人的面前,是艺术品脱离艺术被创造时的语境而与当下观看者发生互动的全新的观看语境。这就需要策展人在中外交流的过程中注重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尊重不同国家的思维方式、注重语言表述的不同等因素。并以此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共同点”进行精确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宣传。而张湸主持的展览也显然较明确的思考过这些问题。从选择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具有不同的题材以及艺术类型如以中国画作品为主,而适当加入壁画、漆画、瓷器、版画等不同的艺术门类。在艺术家的选择上有成名的艺术大家、高校画院工作的中青年艺术家和教育家以及在读的大学生,展览试图展示和体现传统中国画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艺术面貌。展览的亮点还在于,以题材作为展览的契合点,让中国的艺术家结合展览地的著名风景、历史遗迹等进行创作。题材的熟悉可以使展览更亲近当地的观众,观众在分析中国当代画家对展览国的题材表现具有的不同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式,则可以更好的从艺术处理的表象中体会与中国文化的微妙差异性。如捷克站的画展承办方捷克中国中心捷方主席皮特·彼得日莱克就说到:“此次展览给我的体验非常新奇,在捷克我们并不常有机会欣赏中国绘画作品,尤其是关于捷克风景名胜的中国画作。”捷克著名汉学家乌金女士在观看展览之后也兴奋的表示这是她近些年来见过最好展览。

布拉格立体艺术博物馆展品。

进一步,我们通过展览的主题安排中也可以看出展览所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意识:相关观念一“共生—飘逸的风景”,从东方山水到欧洲风景、从江南采莲曲到地中海之歌。 相关观念二“包容-交融的世界”,彩墨交响—风雅颂、意韵陶瓷—赋比兴。相关观念三“颂歌-凤凰西翔”,诗意的墨笔繁花、别样的东方花鸟。相关观念四“丝路-中国与欧洲”,行空足迹 、重归的驼铃。相关观念五“发展-都会新剪影”,东方的面孔、走进中国、地中海之心。可以说展览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输出过程中的文化自信与文化“交流”的述求。当代中国画的对外传播作为中国文化传播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当重要的文化交流意义,同时任重道远,需要展览的策划组和组织者不断总结与创新应用。笔者以为,当代中国画的中欧交流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布拉格立体艺术博物馆展品。

1、在选取当代中国画作品的时候应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展览作品的选取中应该考虑各部分的数量,如偏传统的中国画作品、偏当代的作品、与展览地发生关系的作品。而作品的选择中应该注意选择中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清楚哪些作品和题材可以更好的体现当代中国文化的整体精神面貌,不能一味迎合欧洲国家的“东方主义”视角,选取落后的图式。更不能选择不符合当下文艺为国家为人民服务方针的作品。在艺术品的价值诉求上要追求人类共同认可的积极向上的题材和风格,尤其是能够充分体现中国传统和谐社会主义题材的“仁义礼智信”价值观的力作。同时要注重海外观者的反馈,注重策展方展览宣传目的和对方的接受度才能不断调整文化宣传的方方面面,以做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布拉格立体艺术博物馆展品。

2、要健全系统性和综合性的中国画艺术对外宣传系统。习近平主席就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在当今信息时代,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对展览的宣传,除了具有一定海外稳定受众的中国官方媒体宣传之外,还应该多注重与当地官方媒体的宣传合作。在宣传上应该进行创新机制,借助互联网、数字化新媒体进行广泛的传播,让更多无法到现场参观展览的外国友人能接收到展览的信息和主要作品。如此才可以使得展览不局限于展览本身,而能起到广泛的文化影响效果。总而言之,对外的文化宣传和交流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宣传平台,并投入合适的资源,如此才可以形成持续、全方位的宣传效果。

布拉格立体艺术博物馆展品。

3、在当代中国画的海外宣传上应该同时注重中外艺术家的交流与联合展览。两国的艺术家交流可以更好的起到文化交流,在展览作品的碰撞和研讨之下可以更深刻进行“中欧”文化对话,展览也可以更好的吸引当地受众。在文化“走出去”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的“走进来”。建立双方都合适的文化交流体制,形成艺术合作与文化互动,实现文化传播的“双赢”。

国家一带一路捷克站 (浙江丝路中心)展览现场。

“文化外交”或者文化的宣传强调以官方为平台,其跨越了国与国间的时空局限。当代的中国画艺术宣传要注重构建明确的文化战略方针,起到更好的宣传中华文化亲和力和影响力。在全球化的国际环境和国际“一带一路”的方针政策之下,必须创造性继承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同时加强当代中国画艺术对外传播的有效性。通过四川美术学院张湸副教授的此三次中欧展览的组织和策划来看,展览就得到了中国和展览地国家的一致好评,也起到了非常好的文化宣传效果。但我们应该知道,当代中国画艺术的对外宣传应该是个不断创新、不断修正并值得国家提倡的“宣传方式”,是广大艺术家作为文化工作者必须面临的文化责任和价值追求。

(据浙江新闻网/2021-12-17)

Categorised in: 今日世界, 今日中国, 今日华人, 今日捷克, 今日欧洲, 文化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版权声明

今日中欧网是由中欧新闻社主办的新闻门户网站,欢迎转载本网原创文字和图片 (有特别版权声明之篇目除外),但请务必注明 “转载自今日中欧 EC Today (www.ectoday.eu)。谢谢!